苏超“玩梗大战”火爆全网,浙江能搞镇超、村超吗?
散装是表象,均衡是底色,规划是基因
5月10日,镇江体育场的一声哨响,拉开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序幕。
这场被网友戏称为“苏超”的赛事,迅速以“人均梗王”的姿态席卷全网: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、“没有假球,只有世仇”、“苏州保住太湖,无锡守住机场”……看似戏谑的调侃背后,是江苏“十三太保”(13个地级市)经济实力与文化自信的极致表达。
(“南京发布”官方发文造梗)
而当常州队三连败后,网友将其从“常州”降格为“吊州”“巾州”乃至“丨州”的自嘲,南通球迷客场高呼“叫南哥”碾压南京的霸气——这场全民玩梗的狂欢,不止在民间,官媒也迅速卷了进来。
这次,江苏在知名度上超过了浙江。
01苏超爆火背后的三大显著基因
1. 均衡发展:散装表象下的硬核底气
经济均质化: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,全国唯一。苏州(2.67万亿)、南京(1.85万亿)、无锡(1.63万亿)领跑,南通、常州破万亿。江苏省拥有5个万亿城市,全国唯一。(广东4个)
2023年,江苏省最后一名的连云港市GDP达到了4363亿元,放在全国不遑多让,放在西部多个省份,可以胜过省会,全省第一。
更夸张的是,江苏省更有昆山、江阴等县级市经济总量,超过了连云港、宿迁等地级市。这种“无短板”格局,让各市球迷调侃时充满底气——“输得起,因为谁都不弱”。
想象一个画面:江苏有几个县,去北京领取“中国百强县”荣誉奖项,返回江苏后,他们几个却成为省内的扶贫对象。
外省人看到这一画面会说,直接懵圈,江苏在搞什么吗?在讽刺我们吗?
2. 政府强规划:从球场到经济场
赛事顶层设计:政府主导的“一城一队+一城一主场”模式,将足球与城市文旅深度绑定。无锡中场直播“云游鼋头渚”,扬州展示漆器非遗,赛事成为城市IP的展销会。
基础设施托底:2024年全省新建908个篮球架、195片灯光球场,为全民体育爆发奠定硬件基础。这与江苏发展中的“筑巢引凤”逻辑一脉相承——以高标准基建吸引高端产业。
产业差异化竞争:赛场上的“新能源德比”(常州锂电池 vs 盐城风电)、“芯片德比”(无锡晶圆 vs 南京设计)、“药片德比”(泰州药谷 vs 连云港创新药),恰是各地产业特色鲜明的缩影。政府主导的产业规划,使各市在差异化赛道中形成协同竞争力。
3. 文化认同:内斗表象下的共同体意识
江苏13太保,是网友调侃江苏的称呼,本意是13座城市谁也不服谁。在对外宣传中,也喜欢讲,中国某市、宇宙某市,而不会冠之江苏“省”。
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,江苏13个城市都是二级财政,即13个城市的税收直接交至中央,而无须交到省里,这在全国省份中独一无二。中国其他城市(直辖市除外),99%都要上缴至省级财政。这一独特的现象,也促成地级市强大,对“省”的归属感不强。
然而,这次苏超却表现出了另外一种独特现象:当常州输球后宣布“端午对扬州游客免票”,6万扬州人涌入常州恐龙园;盐城推出“观赛送鸡蛋饼”,淮安凭票根享消费折扣——“内斗”最终转化为文旅共荣,折射出“聚是一团火”的省级认同。玩梗归玩梗。
02 浙江模式:野性生长的“森林生态”
对比苏超的规划底色,浙江发展更像一场民间自发的“村超”。
江苏模式更多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南通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,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。而浙江模式则依靠民营经济、家族企业和市场网络,形成“小商品、大市场”格局。
江苏是政府精密组装的钟表,浙江则是市场自发生长的森林。这一差异在足球领域尤为鲜明:
自下而上的活力:浙江缺乏类似苏超的省级规划赛事,但孕育了义乌商贩自办的“社区联赛”、温州民营企业赞助的“老板杯”。参赛者多为小微企业主、电商从业者,奖金可能是“一车义乌小商品”或“温州皮鞋代金券”。
民企主导的创新:浙江民企500强数量连续25年全国第一。正如其经济依赖“蚂蚁雄兵”(中小民企),足球也靠草根力量驱动。政府角色更似“园丁”——修剪枝叶而非设计蓝图。
浙江省的“政府服务不叫不到、随叫随到,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理念,标志着政务服务向精准化、高效化转型的新方向,其核心在于平衡政府“有为”与“无为”的边界,既避免过度干预市场和企业自主创新,又确保在关键需求上提供“零时差”响应。
03 苏浙对比:钟表与森林
04 苏浙融合
"江浙沪"早已成为一家人,一个名词,而打着“江浙沪”旗帜的各类事物也很常见。
其实上,苏浙早已开始各种融合。苏超的火爆,也已显露两省互补的苗头:江苏需汲取浙江的“野性基因”,正如苏超爆火依赖网友自发造梗(而非官方宣传),江苏经济也需激活民企活力。常州“9.9元门票+萝卜干炒饭”套餐带动销量翻倍,也是“浙江式”民间商业智慧的体现。
浙江可借鉴江苏的“系统思维”:浙江县域经济强但协同弱,需加强跨市基础设施联通(如宁波-舟山港与义乌陆港的深度整合),避免“各自为战”。世界义乌到东方大港的宁波,这中间一条铁路建设,耗费了多少年的光阴?谁懂这心痛。诸如此类的,还有不少。
问题来了,江苏有苏超,浙江要不要搞镇超、村超?
结语
苏超看台上,一位常州父亲对记者说:“我不懂规则,但知道这是为城市荣誉而战。”
这句话的背后就是:规划与活力、整体与个体的关系,本质都是为了“人的尊严”而战。
谁也没想到,苏超能以“玩梗文化”和“地域对抗”迅速爆火,当南通球迷高呼“叫南哥”,当扬州人免费游常州——江苏用一场足球狂欢证明:均衡不是趋同,散装恰是共荣的底色。而浙江的野性生长,则为这种共荣注入不屈的韧性。
以上,点到为止。